1.温度范围内的热电偶选择
针对不同的温度范围和要求的需求,以下是常见的热电偶选择:
1.1高温范围:
-温度在1300~1800℃,要求较高的:选择B型热电偶;
-温度在1300~1800℃,要求不高且气氛允许:可选择钨铼热电偶;
-温度高于1800℃:一般选用钨铼热电偶。
1.2中温范围:
-温度在1000~1300℃,要求较高的:可选择S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
-温度在1000℃以下:一般选用K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
-温度低于400℃:一般选用E型热电偶;
-温度在250℃以下或负温测量:一般选用T型热电偶。
2.使用气氛的选择
根据使用环境的气氛,可以选择不同的热电偶类型:
-强氧化和弱还原气氛:适合使用S型、B型、K型热电偶;
-弱氧化和还原气氛:适合使用J型和T型热电偶;
-若使用气密性较好的保护管,则对气氛的要求不太严格。
3.耐久性和热响应性的选择
-线径较大的热电偶耐久性较好,但响应较慢;
-高热容量的热电偶响应较慢,适用于测量梯度较大的温度,但控温性能较差;
-若要求快速响应和一定的耐久性,可选择铠装热电偶。
4.温度测量与温度范围的关系
温度测量与温度范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范围越宽,要求的温度测量相对较低;而温度范围越窄,要求的温度测量相对较高。
例如,在高温范围(1300~1800℃)要求较高的时,选择B型热电偶;而在温度低于400℃时,一般选用E型热电偶,此时对温度测量的要求相对较低。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热电偶类型可以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实现较高的温度测量。